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技术分享网 > 游戏 > 新闻 >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导读: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始终不忘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光辉榜样。

  创造伟业的法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023年5月,草木蔓发,万物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雄安这片热土。

  第一次来雄安,是2017年2月初春时节,总书记深入核心地块,展开图纸,实地调研新城的规划。

  第二次,2019年1月,辞旧迎新之际,雄安正值以规划为中心向以建设为中心转变的阶段,总书记来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鼓励建设者们“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这是雄安站(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雄安站位于雄安新区昝岗片区,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标志性意义。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这一次,总书记先后深入雄安站、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等地调研,明确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从战略谋划,到编制规划,再到推进建设,6年多里,每逢雄安建设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新区实地调研,同大家共商千年大计,亲自推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源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可以说,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不久,有人请他谈谈“施政纲领”。他笑着说,我刚刚来,还没有发言权。到时候,我是要说的。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记录着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的思考和实践,他在书中道明原委: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

  毛泽东同志开创了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之先风,他通过深入调研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对习近平同志产生深远影响。

  2011年面对中央党校学员,习近平同志提到,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同各界群众开调查会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表示“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总书记提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要求各级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2022年3月,面对广大中青年干部,总书记谈及毛泽东同志1941年8月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强调“这些要求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和深入实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的郝家桥村。

  郝家桥村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经过1个多月调查研究,挖掘、树立的一个模范村。78年过去,模范村再获一份“楷模”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总结先进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调查研究。通过下实实在在的功夫,掌握第一手资料”。

  作风、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2013年7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调研。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华航汉亚2号”货轮停靠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码头进行装箱作业(2020年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赵军 摄)

  冒着瓢泼大雨,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边走边看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的?”……

  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回望走过的路,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善用调查研究,这是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工作方法和优秀品格。

  陕北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味了最苦、最难的农村生活;在正定,习近平同志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7个月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在地方工作时,靠着一个“跑遍”,让习近平同志掌握了基层、读懂了中国。

  “了解中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只看一两个地方是不够的。”到中央工作后,基层考察调研更是占据了习近平总书记繁忙日程表的重要部分。

  从东北林海到边远山乡,从城镇社区到边卡哨所,总书记不避寒暑、不辞辛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察真情,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

  言传身教,继往开来。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

  2019年1月,在天津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在校史馆,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诵这段话,细细揣摩:“说得好!”

  每一次深入调研就是一次躬行求知。唯有将调查研究这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接续传承、发扬光大,才能“知中国”更深,“服务中国”更好。

  讲求方法的艺术——“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2023年5月16日下午,在赴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途中,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专列停在了山西运城。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山西运城盐湖一角(2021年6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和黄河流域生态……中途停车,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总书记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调查研究始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