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张朝阳、许知远、李栓科《北纬47°新鲜对话》 探寻自然奥义与人生哲理

导读:

张朝阳、许知远、李栓科《北纬47°新鲜对话》 探寻自然奥义与人生哲理

张朝阳、许知远、李栓科《北纬47°新鲜对话》 探寻自然奥义与人生哲理

当“物理老师”张朝阳,遇到文学作家许知远和地理学者李栓科,他们碰撞出了怎样的思想火花?

8月21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与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相约黑龙江齐齐哈尔,走进举世闻名的扎龙湿地,开启一场《北纬47°新鲜对话》。

张朝阳、许知远、李栓科《北纬47°新鲜对话》 探寻自然奥义与人生哲理

作为亚洲面积最大的湿地,扎龙湿地芦苇丛生、沼泽湖泊星罗棋布、各种野生珍禽徜徉其中,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其所在的北纬47°,横穿阿尔卑斯山脉、美洲著名农牧场、旅游胜地北海道,以及东北大兴安岭生态圈。有着“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的黑土地为飞鹤牧场饲料提供丰富营养,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也为飞鹤牧场制造了一个清洁的小气候环境。牧场紧邻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丰茂、水资源丰富,是丹顶鹤的故乡。而众所周知丹顶鹤是一种对栖息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动物,只停留于那些环境“极优”的地方。这条纬线有什么神奇之处?李栓科解释道,“庄稼、野生动物、鸟类都喜欢四季分明的气候。越是这种冬夏差异大的地方,实际对于动植物都有好处。” 而恰恰正是因为北纬47°得天独厚的珍稀环境,飞鹤奶粉才能做到如此新鲜。

张朝阳、许知远、李栓科《北纬47°新鲜对话》 探寻自然奥义与人生哲理

身处这一独特的湿地风光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三位嘉宾侃侃而谈,碰撞出惊人的思想火花。他们畅聊回归自然的意义,提出自然既带来“恐惧感”,但也会拉开个人的“尺度”,从中汲取能量,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们回忆人生探索的过程,以亲身经历分享如何寻找使命感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尽早地树立善良、勇敢、承担责任等基本的价值观和规则,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度过一生。

运动行走改变大脑与人生  回归自然能拉开个人的“尺度”  

大自然对三位嘉宾来说,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在一直热爱登山、跑步等户外运动的张朝阳来看,运动很重要,“在狩猎时代,人类平均每天要跑10-20公里。所以人必须要运动,如果不运动就不健康,而且人在运动中大脑也会更加发达。”

对于热衷旅行的许知远而言,当真正看到海洋、雪山或者未知的生物时,自然会带来很大的恐惧,“但恐惧对人是很重要的,恐惧是人重新保持敏感的方式。”同时,他认为回归自然能拉开一个人的“尺度”,例如来到这么开阔的地方,“对自我的困惑就会减少很多,因为它变得不那么重要,在一个更大的尺度里面。”

李栓科常年在全球各种地貌中进行考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就是为了寻找未知的感觉”。他回忆第一次在南极看到“幻日现象”——“天空中出现七八个太阳时,泪流满面”。那时才明白,后羿射日的故事并不一定是空穴来风。这是行走改变人生,当走得足够远,见得足够多,同样的事情你就会有不同的“悟”。

“人生真的很值得,有了太阳的光,有了七色光,有月球制造的潮汐,导致了海洋的生命,有适度的温度,生长了万物,制造了这么多食物,让我们享受美食。我觉得人生很美好,要善待人生,在自己的100年时间里面争取多劳作。按照人的本质生存,本质的生存就是搞事情。”张朝阳感慨道。

犹豫是人性的一部分 单调行动是思想懒惰的标志  

“精神内耗”是当下较为热门的讨论话题,有些人经常在想法和行动之间犹豫不决、过度担忧、或者过于追求完美而焦虑,什么都没做精神反而被消耗了。对于这个问题,许知远认为,“犹豫就是人的一部分,是人性的一部分。犹豫使你的思维更复杂,不要排斥它的存在,不一定是不好。”他举例过去20世纪最犹豫不决的人就是卡夫卡,但是他把所有的犹豫不决变成对人类历史的穿透力。比如卡夫卡通过写一个小老鼠储存粮食,每天担心各种危机陷入无穷忙碌当中,来隐喻当代人的生活。

张朝阳教给网友们一个技巧,就是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散步,尤其旁边没有人的时候,可以自言自语说出来。例如,今天干了哪件事情,每个事情当中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说出来的时候,大脑会帮助专注和梳理。

当张朝阳询问许知远的一天如何度过时?许知远表示中午起床,喝杯咖啡,开始看书。至于写作,有时早上,有时晚上,尤其喜欢在旅途上。他笑称,自己跟另外两位嘉宾的性格差别特别大,“我喜欢懒散,不起来,赖半天,可以胡思乱想。他们两位都是强大的行动者,但是行动充满诱惑,行动有时候也是思想懒惰的标志,或者说单调的行动。”

这个时代对年龄过分敏感   保持学习心态对世界敞开自我

关于“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年纪的事情”的问题。张朝阳表示,“我的人生刚刚过了1/3,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现在的体能也很好,我现在的记忆力比以前还好,精力旺盛,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李栓科认为:“在什么年龄阶段做什么事,比如该上学的要上学,不能说我上学的时候没上学,就打工了,多年以后再回去上学,这恐怕就跟自然界万事万物是一样的,春暖花开,秋天该干吗,冬天该有什么景应该有什么景。”

许知远则分享了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一辈子都喜欢背双肩背包的例子,“背双肩背包意味着永远可以上路,永远是学习的心态,对世界敞开自我”。他随口引用叶芝的诗句“智慧随时间而来”和爱因斯坦的名言“都说年轻特别美好,人到中年之后才觉得生活甘之如饴”,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对年龄过分敏感,过分强调年轻就是好,这样对年轻的定义有些可笑,“年轻人可以有很古老的灵魂,老年人可以有非常活跃的东西,这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生存和寻找使命感不矛盾   养家糊口也是一种责任和意义

年轻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许知远认为现在的媒体太夸张了一些命题,“我们这个时代处在同时的自我被过分放大和自我茫然的双重时代。一个个体,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有这么多机会来确认自我。你发个朋友圈或者社交媒体,好像无数人把你累计,同时你又觉得很脆弱,所有的批评也向你倒来。整个echo被过分膨胀,这是很大的问题。”他表示遇到很多年轻一代非常敏锐聪明,他们很年轻找到自己的使命感。所以不必过于夸张这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