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技术分享网 > 科技 > 互联网 >

有新变化!工信部发布了废旧动力电池管理新文件

导读:

(原标题:有新变化!工信部发布了废旧动力电池管理新文件)

(原标题:有新变化!工信部发布了废旧动力电池管理新文件)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了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就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企业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与条件。“这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乱象丛生,不仅导致了正规企业‘吃不饱’,同时也在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不少隐患。”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亟待进一步管理与规范,刻不容缓。

对企业技术研发和回收利用率提出新要求


其实,早在2019年,工信部就出台过《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 年本)》,当时就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的企业,在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技术、装备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要求,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人身健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标准。

从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内容来看,是在上述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当下行业的一些变化与新趋势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提出了一些更新、更高的要求。

其中,在“综合利用能力”中,《征求意见稿》增设了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容,要求:“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独立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针对梯次利用企业,文件要求,应具有关键技术或主要产品的技术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年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量应不低于实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的60%(其中利用量和回收量均按重量计算)。

与此同时,对于再生利用企业,《征求意见稿》对主要有价金属的提取回收率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包括:铜、铝回收率应不低于98%,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低于1%,杂质铜含量低于1%;冶炼过程锂回收率应不低于90%,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氟固化率不低于99.5%,碳酸锂生产综合能耗低于2200千克标准煤/吨;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回收利用的材料质量之和占原动力电池所含目标材料质量之和的比重应不低于99%。

上述内容的增加与补充,既符合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完善自身能力的目标要求,又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充分契合了当下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理念。


以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行业

据了解,今年3月,工信部突然向各省(区、市)发送了《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企业申请工作的通知》,明确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申报规范条件。这一度让行业内不少等着申报的企业一头雾水,无所适从,高延莉也直言,自那之后,行业一直对后续的新管理和规范举措等抱以极大的期待。

基于此,《征求意见稿》通过进一步明确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及公告等内容,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管理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予以公告,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可依据本规范条件自愿申请公告,如有已公告企业不符合相关条件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1年内整改不到位的,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从公告名单中撤销。此外,如果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等事故,或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行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从公告名单中撤销。

事实上,此前就有报道称,工信部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五批次白名单,共计156家企业,在树立行业标杆、引导行业规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其中部分企业成立时间不足一年,是否达到了相应要求,引发了市场的一些质疑。可以想见,随着《征求意见稿》后续得以通过,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正式发布,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也将有望得到进一步规范,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市场监管仍需进一步增强

据高延莉介绍,这两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不同企业的经营规模、技术实力和环保水平等参差不齐,引发了不少行业乱象。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报告(2024版)》指出,截止到今年6月25日,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存续180878家,其中2023年内注册数量达到49766家,占整个存续状态的27.5%。在这18万家企业中,有65%的企业注册资本少于500万元,是技术实力、回收流程、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小作坊式”企业。

“许多不正规企业的存在,不仅导致了以格林美、光华科技、天奇股份、广东邦普、华友钴业等为代表的一批正规大型企业‘吃不饱’,难以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这些‘小作坊’操作不规范,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多种问题。”高延莉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流入非正规回收再利用渠道的动力电池数量占比约为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废旧动力电池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与处理,存在隐患。

想要减少这些“小作坊”的数量,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高延莉建议,应当由行业多个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加强管理与执法力度,可出台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大量不符合相关条件与标准的企业进行约束,从而促进行业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有预测称,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将达20.2GWh,退役新能源汽车40.29万辆,2030年,退役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分别将达148.7GWh和298.91万辆。“展望未来,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非常巨大,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延莉表示,只有政府给予正确的引导,法律法规进行有力约束,行业更加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实现更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