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技术分享网 > 科技 > 互联网 >

站上ESG风口:国家部委新政欲出 细分行业开抢“蛋糕”

导读:

(原标题:站上ESG风口:国家部委新政欲出 细分行业开抢“蛋糕”)

(原标题:站上ESG风口:国家部委新政欲出 细分行业开抢“蛋糕”)

从1月到8月,卢炳波用“翻天覆地”来形容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行业的变化,其中尤以ESG咨询服务行业为甚。

卢炳波是国内一家头部ESG咨询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也是国内最早一批探索ESG咨询服务业务的ESG咨询师。这半年来,是他见过ESG相关政策出台最密集、行业扩张最急速的阶段。

经济观察网获悉,从今年3月至8月,不同部门几乎每月都会出台或内部下发与ESG相关的新政、指引等,包括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也在酝酿下一步的政策文件。

到2027年,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国家部委,将陆续出台国内相关企业的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自上而下的导向,催生着细分赛道的火热。

近3个月以来,每参加一次行业内的培训和论坛,卢炳波都能见到新面孔。这位沉浮ESG咨询服务市场多年的老将所在的公司,面临着激烈的低价竞争挤压。

从决策层到市场机构,从政策到竞争主体,都站上了ESG的风口。

和国内ESG市场的火热探路不同的是,国外ESG的发展,并非自上而下由决策层和政策驱动,而是由市场驱动。

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专家成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陈锋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近20年,曾在国务院国资委(下称“国资委”)工作10多年,并参与起草多项影响深远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导文件。

他认为,国内ESG相关行业发展,还需要面对国内企业信息披露主体口径不一,以及ESG报告缺乏第三方机构验证的问题。

方向

经济观察网获悉,国资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均参与了ESG相关指标披露的政策文件制定。其中,有些政策文件已经公开,有些指标体系内部下发,有些文件正在修订中,择时公开。

比如包括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在内的部门,正在酝酿关于碳排放、可持续披露方面的新的行业新政和指引。

8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外发布,也让ESG咨询服务人士再次从中嗅到了政策红利。

一位接近财政部“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讨论的机构人士表示,当前,全球相关组织、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各国交易所纷纷制定ESG标准指引,推动ESG规范发展。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对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半年来,顶层关于ESG的相关文件频繁下发。

比如,2024年5月,财政部曾起草《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

2024年4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同时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下称《指引》),该《指引》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前,国内A股主要以社会责任报告披露ESG相关信息,港股主要以ESG专项报告进行披露。A股和港股(港股不含两地上市企业)披露形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监管政策及上市公司对ESG理念认识的差异。

经济观察网从一项有关部委牵头的内部课题中了解到,对于ESG相关信息,A股上市公司主要以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呈现,占所有A股披露报告的81.1%,ESG报告占比不足15%;而港股上市公司主要以ESG报告形式呈现,占所有港股披露报告的95.0%。

其中,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约有77%的报告为社会责任报告,15%为ESG报告,8%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港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约有80.7%的报告为ESG报告,13.8%为可持续发展报告,5.5%为社会责任报告。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平均ESG披露率超过四成,但港股披露率远高于A股。

财政部的“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提供了新的方向,或将影响中国1.8亿家企业信息披露。这份“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按规定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的企业。截至2023年底,中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过1.81亿户,都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内。

上述接近财政部“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讨论的机构人士认为,这一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顶层机制,或将影响所有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期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行业可持续发展转型,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指引》,也为A股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提供了操作方向。

经济观察网获悉,以央企为例,国资委也向各大央企内部下发了详细的最新版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从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构建了14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13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全面地涵盖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领域的所有重点主题,将内容层层进行拆解到具体的管理与实践议题,以定量或定性指标的形式作为三级指标进行呈现。

以上,也是国资委首次如此详细地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SG披露,提出明确要求。

闻风而动

密集政策信号的释放,让卢炳波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在的ESG咨询服务行业,从无人问津,变为急速扩张发展。

扩张的速度,甚至让卢炳波来不及统计现在业内究竟有多少家咨询服务机构。这个小众的ESG细分赛道,在近一年半内不断涌现新面孔。他说:“隔三差五就见到一家新公司成立,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个人‘小作坊’。”

十多年前,卢炳波刚加入此行业时,ESG还不是一个流行词,他所在的团队主攻社会可持续发展报告方面的业务服务。创业之初,他的公司只有1个人,地处远离城市的偏僻之地,鲜少有人问津。

随着顶层对企业ESG方面的要求提升,卢炳波的团队开始“火”了起来,行业中的ESG咨询服务师人才,也开始变得受市场欢迎。

现在,他的团队已超百人,在上海等多个城市的中心商圈新建了办公室,近3年来,他的企业每年营收增长10%以上。前段时间,一家央企董事长曾亲自带队,来到卢炳波的企业咨询ESG相关事宜。

迅速成长的ESG咨询服务行业,数量尚未得以准确统计,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资质又难比审计公司那般严格,新机构不断翻牌涌现。

经济观察网获悉,个别央企也嗅到了这一细分赛道的商机,专门成立相关企业,抢占ESG咨询服务行业的蛋糕。截至目前,抢占赛道的央企,已经拿下了数家其他央企的ESG服务订单。

即便迅速发展,陈锋认为,目前,ESG咨询服务行业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大体来看,国内ESG咨询服务咨询机构可以分为传统综合型咨询机构(麦肯锡、贝恩咨询、波士顿咨询以及相关国内机构等)、专业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责扬天下、融智等为主的本土ESG咨询机构)、涉足ESG咨询研究服务的券商、从财务咨询转向ESG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安永)、依托于高校、媒体、智库等机构的其他咨询机构等。

他粗略统计,目前国内ESG各类咨询服务机构已经超过了百家。

公开信息显示,商道纵横客户主要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大陆企业。可持续金融咨询服务主要通过其姊妹公司商道融绿提供,包括ESG评估及信息服务、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可持续金融咨询与研究等。

责扬天下最早起步于企业社会责任(CSR)咨询,主要从事企业CSR品牌研究与管理、价值提升与传播,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可基于六个维度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中国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在ESG业务领域,责扬天下的服务项目与商道纵横基本类似,覆盖ESG信息披露、评级提升、ESG投融资以及气候变化和碳管理咨询。

竞争

卢炳波开始感到疲惫,原因在于行业残酷的价格战。

他曾不止一次遇到同台竞标的新面孔,这类刚成立的企业,不惜报出远低于成本价,甚至不足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去竞标。

这让卢炳波觉得“不可思议”。他发现,新进来的有些企业,以极低报价拿到订单后,又做不了相关的ESG咨询服务工作,转手又转包给价格更低的服务商,总之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交差。

退一步说,就算交不了差,新成立的机构也能打响名气,积累行业经验。卢炳波举例,在投标时,甲方一般会要求ESG咨询服务商提供过去3年服务过的企业案例,包括提供合同首尾页、业绩证明等详细信息,所以对一些新机构来说,第一个客户满意与否、能否赚到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签了合同盖了章,那就可以继续争取第二家、第三家的合同,这样便能一步步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陈锋对此评价是,ESG咨询服务行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这种激烈的市场不一定是坏事。很多时候,初期的市场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这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除了竞争,他认为,下一步,ESG咨询行业还需要面对国内企业信息披露主体口径不一,以及ESG报告缺乏第三方机构验证的问题。

以上市公司为例,目前上市公司数据的披露口径包括“上市公司主体、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宽泛的披露主体口径,导致同一行业规模相当的公司披露的数据差异较大。ESG指标披露口径差异较大,数据质量及可比性较差。以能耗指标为例,部分上市公司仅披露能耗总量,但未披露不同类型能耗量,且能耗单位包括标准煤、千瓦时等,数据可比性较差。

陈锋称,目前国内ESG报告缺乏第三方机构验证,在披露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只有12%的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计,披露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