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继续在快车道加速行驶。
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最新信息显示,上海克琴于9月26日备案的新原料麦芽糖酸(商品名:Anallerg?- NFA),成为今年以来备案的第70款新原料。这也意味着,今年前9个月新原料备案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9款。
2023年前9个月新原料备案数量为35个,这也意味着今年前9个月新原料备案数量同比增长100%。
中国植物原料成为突破主方向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克琴此次备案的麦芽糖酸原料,是一种第四代植物来源的果酸,由麦芽糖的化学或酶氧化获得。有研究表明,麦芽糖酸是一种功效强大且温和的植物衍生的抗衰老成分,具有多种功效,可作为保湿剂、抗氧化剂、皮肤保护剂、亮肤剂、胶原蛋白保护剂、螯合剂等发挥作用。另外,基于麦芽糖酸具有良好的皮肤安全性、温和性更佳,该成分在化妆品领域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在上海克琴备案麦芽糖酸的一周前,上市公司贝泰妮备案了一款植物新原料:金露梅提取物。潮新闻记者统计,这是贝泰妮2024年备案的第8款新原料,而且这8款都是云南特色的植物原料,其他7款分别为短莛飞蓬提取物、荔枝草提取物、南方红豆杉籽油、南方红豆杉嫩枝提取物、总状绿绒蒿提取物、梁王茶提取物和岷江蓝雪花。
公开资料显示,贝泰妮备案的金露梅提取物主要用于皮肤保护剂、控油剂。据介绍,金露梅源自香格里拉,以其极强的抗寒能力和持久的花期备受青睐。藏民尊称其为“格桑花”,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美丽。金露梅相传为唐代“药王”孙思邈发现,并因此而得名“药王茶”。
随着消费者对功效护肤、天然和安全的追求不断升温,通过添加不同的植物成分成为各大品牌新品差异化竞争的一个趋势。而在新原料研究开发中,上游企业不断在植物原料的创新上加码,不断在中国特色活性物质提取上取得突破,如人参、红景天、石斛兰、青刺果、南方红豆杉等。潮新闻记者统计,在今年前9个月备案的70款新原料中,植物原料共有29款,占比41.43%。而在2023年的69个新原料中,植物原料仅12个,占比为17.39%。
在今年备案的29款植物新原料中,抗炎舒缓、抗衰类原料较为突出。如氧化白藜芦醇具有修护、美白、舒缓、抗氧化、紧致效果,能满足敏感肌高功效要求;荔枝草提取物、东北刺参不定根提取物等原料功效主要为抗炎舒缓、保湿;鸢尾苷元、紫檀芪等则主攻美白、抗衰;金线莲提取物有舒缓修复、祛痘护理、改善敏感肌等方面的功效。
“抗衰神药”NMN也成了美妆新宠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邦泰生物于9月19日完成了自主研发的新原料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备案。
NMN即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一种自然存在于人体内的生物活性核苷酸,属于维生素B族衍生物。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生物体内的NAD+水平逐渐下降,而补充NMN可有效提升其含量,从而帮助延缓衰老,被业界戏称为“抗衰神药”,在保健品领域已有数百家相关品牌布局此类产品。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全球与中国抗衰老行业发展及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1395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2160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1.1%。据预测,到2024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710亿美元。
随着消费者对抗衰需求的日益增长,近年来,NMN在化妆品行业也成了新宠。2022年1月24日首个NMN化妆品新原料获得备案,到2024年,前9个月就已经有12次NMN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其中注销1次)。数据显示,NMN也是今年备案次数最多的新原料。作为化妆品原料的NMN,具有抗老化、抗氧化、改善皮肤光泽和增强皮肤屏障功能等功效,主要角色是皮肤保护剂、保湿剂、抗氧化剂、抗皱剂。华熙生物、深圳维琪等公司都备案了NMN新原料。
肽类等新原料近年来热度也比较高。据国家药监局数据,“肽类”新原料备案在2022年有4个、2023年8个。今年以来“肽类”新原料备案已有4个,如上海中翊日化备案的环六肽-9、山东济肽生物备案的乙酰基二肽-1、深圳维琪科技备案的环四肽-24氨基环己烷甲酸酯、深圳柏垠生物科技备案的sr-贻贝寡肽-1。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功效护肤已经成了美妆业的主流,具备明显科技属性和功效体验的活性物更容易被用户认可。诸多国际品牌和国内新锐品牌的勇于尝试和积极应用,也为“肽类”原料的普及添油助力。
有科谱文章表示,NMN之所以有这么厉害的“功效”,是因为NMN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以下简称NAD+)的主要前体,这个NAD+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酶,在代谢,DNA修复,细胞生长和繁殖等生理功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上,它不是作为药品,而是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来使用,通常要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人群切勿盲目使用。
根据《NMN品类发展白皮书》所示,截止目前没有发现在人群食用中出现危害的相关报道,结合毒理实验报告分析、人体临床试验结果、参照NR研究成果及国外大人群服用历史,认为现售产品的NMN含量跨越范围较大。
虽然安全性可以基本信任,但目前针对人体服用安全性的研究文献报道很少,建议单日使用量不超过500mg。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芫信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