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技术分享网 > 游戏 > 新闻 >

22个故事讲述习近平的调研之道

导读:

22个故事讲述习近平的调研之道

22个故事讲述习近平的调研之道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始终不忘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光辉榜样。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

【三赴雄安,亲自推动“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2023年5月,草木蔓发,万物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雄安这片热土。

第一次来雄安,是2017年2月初春时节,总书记深入核心地块,展开图纸,实地调研新城的规划。

第二次,2019年1月,辞旧迎新之际,雄安正值以规划为中心向以建设为中心转变的阶段,总书记来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鼓励建设者们“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这一次,总书记先后深入雄安站、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等地调研,明确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22个故事讲述习近平的调研之道

2023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雄安站考察。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从战略谋划,到编制规划,再到推进建设,6年多里,每逢雄安建设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新区实地调研,同大家共商千年大计,亲自推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

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不久,有人请他谈谈“施政纲领”。他笑着说,我刚刚来,还没有发言权。到时候,我是要说的。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记录着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的思考和实践,他在书中道明原委: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

【一次卷裤腿蹚积水的调研】

2013年7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调研。

冒着瓢泼大雨,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边走边看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的?”……

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在南开感悟“知中国,服务中国”】

言传身教,继往开来。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

2019年1月,在天津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在校史馆,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诵这段话,细细揣摩:“说得好!”

每一次深入调研就是一次躬行求知。唯有将调查研究这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接续传承、发扬光大,才能“知中国”更深,“服务中国”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方法——“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2023年5月16日下午,在赴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途中,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专列停在了山西运城。

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和黄河流域生态……中途停车,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总书记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22个故事讲述习近平的调研之道

2023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运城博物馆考察。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一位长期在浙江工作的记者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日程表,这是2002年10月12日至2003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每天的工作行程。履新浙江省委书记后的两个多月里,习近平同志到市、县(市、区)和省直部门调研的时间超过工作时间的一半,还经常利用周末到各地各部门调研。

【在县城街头向百姓发放调查表】

1984年10月,伴随着县委书记习近平的提议,河北正定县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调查正式启动。县委书记习近平,亲自站在县城街头向百姓发放调查表。

“民意调查表”,有人念出了声,知道是咋回事后,主动凑到书记面前来拉话。不一会儿,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习近平同志请大家坐下聊,当场征询意见,解答问题。

从设计问题到把桌子摆上街头、发放调查表,习近平同志亲力亲为、带着县委工作人员一起做。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30多年后,“民意调查表”从街头发到了网上。

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开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走,我们去跟谁聊聊。”】

“走,我们去跟谁聊聊。”

时隔30多年,曾在正定县委工作的李亚平依然清楚地记得习书记常说的这句话。“他能接触三教九流的能人,这也是他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的一种方式。”李亚平说。

在基层教育一线工作了30年,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提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

“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其次是条件艰苦,好的老师留不住……”盘玖仁坦言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短板。

“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总书记回应道。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像这样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

【换乘3种交通工具深入村庄解剖“麻雀”】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山路蜿蜒、坡急沟深,是总书记常常念及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难啃的硬骨头”。

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用一天时间,从北京到山村,一路奔波,一竿子插到底,为的就是“解剖”华溪村这只“麻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解剖麻雀,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解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两次临时下车察看庄稼长势】

2021年5月,中原大地正值初夏。

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庄稼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十分高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4个月后,黄土高原秋风习习。

陕西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山下农田丰收在望。来这里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临时叫停了车。

“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总书记同乡亲们拉起话来。

临时停车,开展机动式调研,为的是多了解一些“时时放心不下”的情况。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考察阜平时,村民家里保持原样】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会闭幕不久,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

这次调研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次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