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本报记者 黄庆畅
6月2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作关于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组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依照全国人大组织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请审议决定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刘奇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资格审查、联络服务有关工作。
(二)承担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联系群众有关制度制定和指导协调工作。
(三)负责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统筹管理。
(四)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监督管理。
(五)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六)指导省级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
(七)承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八)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刘奇表示,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我国拟将8月15日设为全国生态日
本报记者 金 歆
6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了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发生的重大变革,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在此背景下,设立全国生态日既具备高度思想共识和坚实实践基础,又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有利于深化这一重要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利于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有利于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更好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草案规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
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崭新局面
本报记者 金 歆
6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了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是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显著增强。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6.7万亿元、25.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2年的22.1%、21.4%。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义务教育生师比基本持平,生均用房面积差距明显缩小,中西部地区大班额比例显著下降。东北地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超过东部地区。
三是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东北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9万公里,路网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连线成网,多个省份已实现县县通高速。航空运输服务已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中西部地区机场容量大幅增加。
四是区域间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东部、东北、中部同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持续缩小,中西部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中部、西部地区农村低保标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