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郑桓公于陕西华县立“郑国”为王。五代时,社会动荡,郑氏族举族南下。其中一支迁居灵绪乡,传六世,分居十七房。如今,这片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仍有郑氏一族繁衍生息。
距离宁波市镇海区郑氏十七房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已经过去了12年。12年来,景区发展整体更加平稳,发展底色更加鲜亮,发展条件更加优越,发展联动更加突出,发展效益更加明显。
十七房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甚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村落之一,对清代建筑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是继唐、宋、元、明建筑之后,中国社会民宅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同时,文献史料证明,镇海郑氏十七房商人为宁波帮最早经商家族集团之一,商帮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来,景区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积极做好“保护开发”“甬商传奇”“非遗传承”三篇文章,发挥并充分激活景区文旅融合、文旅共促的特色资源作用。
做好“保护开发”文章,
从“研”的角度延伸景区发展布局
郑氏十七房景区其总体布局为“棋盘”形式。宅屋四周环河围绕,东西、南北大路把全宅分为四大板块。这种有规律、有次序,繁而不乱的布局,犹如宫廷院落,彰显皇家风采,层次分明,气势十分雄伟,已经成为浙东的一块文化瑰宝。为更好的发挥景区资源优势,对接澥浦镇省级民俗风情特色小镇创建,2019年景区完善了《郑氏十七房景区提升方案》、制定了《镇海区十七房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在古建筑保护的前提下,明确郑氏十七房景区的发展布局为民俗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基地,以穿越明清、故事回忆活化宁波帮文化,通过时尚元素的植入,打造成镇海研学度假景区,获评宁波市研学基地。自2019年以来,十七房景区共承接举办了大大小小500多次研学游主题的研学线路、研学活动。累计接待研学游客人数2.6万人次。
做好“甬商传奇”文章,
从“品”的角度丰富郑氏文化业态
景区深挖郑氏十七房的文化旅游内涵,充分利用电视连续剧《郑氏十七房》及宁波帮文化的影响力,借力打力,将郑氏十七房的概念影响力扩展成为品牌影响力,重点打造了“老凤祥”“英雄墨水”“全盛民信局”“云图洋行”“江湖会馆”等郑氏出品的民族品牌与商业导入。以商帮村落文化为基底,“民商、民俗、民居”文化为核心,重回典型老宁波记忆中的商帮古村落生活,形成了景区特色核心产品。 2017年设计排演了宁波首场沉浸式戏剧演出《百年宁波帮 梦回十七房》,累计演出100余场次,吸引游客、观众20万人次,并成功登台首届宁波帮文化大会,进一步凝结了郑氏十七房的文化向心力和品牌凝聚力。2021年郑家小厨在打造经典宁波地道主打菜肴的基础上,推出郑氏家宴、十里红妆特色婚宴、镇海十大碗等菜品设计,将郑氏十七房商帮传奇与现代餐饮有机结合。2022年设计开展了以“郑氏”为背景的剧本杀剧本《沉浮》,累计接待5万人次,在迎合时代娱乐和活动需求的基础上,扩展了郑氏文化概念。
做好“非遗传承”文章,
从“文”的角度深化特色地域内核
郑氏十七房景区在发展中不忘突出营造“非遗传承”的地域文化特色,不断丰富特色文化产品。一是打造非遗传承活化地。积极引进澥浦农民画、“老刘冻米糖”等地域非遗传承人入驻景区,形成了景区独特的文化IP,并获得宁波市级非遗体验基地称号。其中,围绕农民画品牌打造,联合澥浦镇政府、澥浦镇文化站等在景区设立澥浦农民画传承基地,加强非遗传承和活化利用,吸引市级非遗传承人驻点开展日常教学传承。2022年起,进一步对传承基地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澥浦农民画文创中心,实行第三方市场化运作,实现非遗文创化、产业化,成功推出4款文创品,累计开设非遗研学课程5期;二是打造民俗节庆引流地。紧紧依托非遗资源禀赋,结合各类民俗节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两岸一家亲,同圆中国梦”镇海·高雄·南投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冬至文化节”等本地民俗节庆已连续举办12届,成为地方品牌,吸引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央新闻网等诸多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近年来,景区相关活动宣传实现央视年年有;三是打造文化项目新标地。深耕非遗文化培育,并有力推动区内重点文化项目引进,镇海区非遗馆项目成功落户,有望于今年10月正式开馆,通过项目赋能,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文化底蕴和非遗特质。
图片由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