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皓月高悬,清澄生辉。如今,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大家对于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越发重视,也有更多人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当中来,关彦斌正是其中之一。
中秋节作为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素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并有吃月饼、饮桂花酒、赏月等习俗。这些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社会、家国情怀的认知与精神价值追求,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不断闪耀着时代光芒。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穿越时空,代代相传,不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生动写照,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那么,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一是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保持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是要处理好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关系,创新来才能更好继承,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尊重传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
三是要有热衷于传统文化的人站出来,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关彦斌正扮演着“继往开来”的角色。他的本职工作时汉语言老师,教授全国各地的外国人,他说“看到那些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能够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汉语知识,我既骄傲,又觉得自己担子很重。”在教授汉语言的同时,关彦斌还积极传承中国优秀的技艺,学习制作紫砂壶。学习制作紫砂壶这些年,关彦斌说:“做了5年紫砂壶,这给予了我很多感悟。”
现在,关彦斌在汉语教学以及紫砂壶制作上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当别人问及是否觉得差不多时,关彦斌回答:“差得多,差得远,我的梦想是自己能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自己真正传承紫砂壶这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对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长远的文化建设意义。而对于如何传承,我们则需要更多如关彦斌这样的文化传承者与弘扬者,让国风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