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生辉。
4月,内政外交中的诸多“首次”,标注着中国坚定前行的步伐: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中国对外交流全面重启、全国两会成功召开后,欧洲国家元首首次访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后首次对地方进行考察;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一系列重要活动中,“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关键词贯穿其中。
透过“广东窗口”,洞观万千气象,习近平总书记为广东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指明方向。
大国外交持续涌动“春之潮”,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注入更多稳定性,中国“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全面深化改革再谱“新篇章”,总书记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四月的中国,凝聚奋进力量,也吸引着世界目光。央视网《中南海月刊》运用智能大数据,与您一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4月的重要活动与讲话。
央视网“智闻”系统提取分析4月全网时政新闻热点显示,“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将派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中法元首非正式会晤”“习近平在广州市考察调研”等话题备受关注。
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这则消息一经发布,相关新闻关注度迅速攀升。
“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但中国一直在为和平努力。从2月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到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同普京总统就乌克兰危机深入交换意见,从同多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就乌克兰危机坦陈立场、深入探讨到此次应约同泽连斯基总统通电话,中国在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有立场、有思路,更有行动。
习近平主席在同泽连斯基总统通电话时指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习近平主席说:“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现在各方理性的思考和声音在增加,应该抓住契机,为危机的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
这是一次全球高度关注的通话,尽显中国客观公正立场与大国担当。有专家表示,中乌元首通话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本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相关新闻同样备受关注。从在北京密集开展国事活动,到在广州举行“不打领带”的非正式会晤,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围绕中法、中欧关系及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
在同马克龙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开宗明义指出,中法有能力、有责任超越分歧和束缚,坚持稳定、互惠、开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方向。舆论认为,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中法关系的“再定向”。
“稳定”是中法元首交流的重要关键词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稳定性是中法关系的突出特征和宝贵财富,值得双方精心呵护。马克龙总统表示,法国不会选边站队,而是主张团结合作,大国关系保持稳定。
△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白云厅欣赏古琴演奏。
在广州松园,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一同欣赏千年古琴奏出的一曲《高山流水》,意味深长。
习近平主席对马克龙总统说:“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主席从1000多年、100多年、40多年、现在四个时间维度,向马克龙总统讲述了广州的过去、现在并展望未来,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并强调“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有媒体报道,马克龙在返回法国的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稳进应变、积极作为,标注出中国与世界交往互动、开放合作的新高度。
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汇总分析的总书记4月讲话中的高频词,“发展”“合作”“主题教育”“经济”等词跃然眼前。
4月18日,一组经济数据备受瞩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高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2%。
站在开局看全局,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这也是多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的重要考量之一。来之不易的经济之“稳”,塑造着中国“引力场”。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同巴西总统卢拉会谈时所说,中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为包括巴西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
把握经济工作,要观当前之“形”,更要谋长远之“势”。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升向好,乘势而上,中国经济愈行愈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