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者作为编辑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中心。近年来,在媒体深度融合以及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杂志编辑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食品安全导刊》杂志执行主编王崇民表示,数字化时代对编辑主体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技术的发展,编辑工作者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为受众与社会服务的任务,还要紧跟文字载体的变化而变化,行业对专业数字化编辑人才的需求也愈加紧缺。深耕食品行业期刊出版多年,王崇民深知技术赋权必定对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互联网智能技术等新媒介技术的变革深刻影响着行业期刊的编辑工作。不同于传统的纸媒编辑,在数字化时代中,具象化、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阅读的特征,要求期刊编辑在形式、渠道等方面要随时而变,随需而变。”王崇民说道。
王崇民在行业期刊工作了近20余年,先后服务于《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中国数字医学》、《食品安全导刊》等杂志。在工作过程中, “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一直是王崇民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一体化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在《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王崇民针对编辑工作一直努力革新,采取各种方式让媒体融合渗透到该食品行业期刊的每一个环节,使其从传统的纸质样态中脱胎换骨,有效地推动了食品行业信息、数字化出版技术与读者需求的深度融合发展。
此外,由于实际认知将会直接影响编辑工作开展的重心和投入,在没有将受众群体需求作为基本导向情形下,编辑变革将只能依附着传媒载体发展,进而与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产生偏差。谈到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时,王崇民表示:“通过新媒体技术智能创新,传媒边界消失,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主体,当下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使得受众在话语表达上往往具备随性化、口语化、娱乐化的特点,受众需求也变得碎片化。‘人人皆编辑’也已成为既定事实,受众话语权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编辑主体的话语权。”
如何在媒体数字化时代重塑行业期刊编辑的主体角色?王崇民认为,编辑工作者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仅包括媒体所属行业的相关知识,比如制造、医疗、食品等,也包括媒体传播行业知识,比如内容创新,新型传播模式和渠道的构建,媒体的融合等方面,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作为专业的资深行业期刊主编,王崇民认为媒体融合发展不应只限于对数字化科技的运用,而是要建立一种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对行业知识进行科学宣传的思维模式,不断引导编辑人员面向数字化时代的思维转型、技能转型和定位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介场域中占据主动地位,提高文化资本的竞争力。”而他也将这一理念贯彻在他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聚焦内容研究方法和创作过程的数字化,提高《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内容的权威性,对期刊的内容和知识进行量化解释,使得期刊内容更加地具象化,大大增强了期刊的文章语言表现力;在稿件编辑排布上,他通过基本的顺序组合、分辨率调整、格式优化等细节,在满足受众群体阅读需求细节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对各细节进行了创新性地布局调整,提高了读者的视频感受;另外,他还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刊登原创文章以及建立了“食安大讲堂”——食品安全知识在线分享平台,定期邀请行业专家答疑释惑,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关注度和黏度。对于《食品安全导刊》杂志而言,无论从期刊的内容还是形式上,王崇民都将其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完成了传统编辑向数字化编辑的完美转变。
最后,王崇民表示,期刊的编辑工作既要贴合数字化时代发展,也要善于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在与受众的交流中激发对作品的灵感,方能创作出利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文/李智妍)